一、食堂卫生制度
食堂卫生包括:操作卫生、环境卫生、设备及工具卫生、餐具卫生、人员卫生、出售卫生、公共区域卫生等。
1、操作卫生指粗加工、烹饪、蒸煮过程中要遵守规范,要注意食品原料卫生,防止原料污染,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。
2、环境卫生指开展工作的场所卫生,各个小组,在各自操作间现有的条件下,尽可能地做到设备、货架合理摆放,以方便操作、卫生为原则,原料正确归类存放。
3、设备及工具卫生指用来加工、出售食品的一切用具卫生,包括燃气灶、排送风系统、洗碗机、各类电器、加工工具、配送工具等等,要保持干净卫生,操作结束及时清理,油污定期清理。
4、餐具卫生指用来食品出售的碗、餐盘、筷子等等。要按照洗消要求,达到洗消标准。
5、人员卫生指参加食堂生产加工以及服务的所有人员,要体检合格,并且遵守食堂关于员工个人卫生方面的要求,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6、出售卫生主要食品出售时的注意事项,包括台面卫生及时清理,不能用手直接抓馒头。
7、公共卫生食堂就餐区域卫生,包括食堂大厅桌椅、地面、门窗卫生等,要每餐打扫,不留死角。
8、每周周日为固定卫生清扫日。
9、食堂主任主抓食品卫生工作,定期组织职工学习《食品卫生法》等有关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。
10、遵守《食品卫生法》,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。
11、卫生工作按工种划片、定点分工负责,每半个月组织一次检查,检查结果与职工的经济受益挂钩。
二、餐厅卫生管理制度
为贯彻执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》,确保食堂食品卫生,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,制定《餐厅卫生管理细则》,具体如下:
1、餐厅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。
2、操作间、餐厅、库房、墙面、天花板、门窗做到无积尘、无油垢、无蜘蛛网、窗玻璃明亮,纱窗完好。
3、餐厅室内地面无积垢、无垃圾、无积水。有“三防”设施(防鼠、防蝇、防尘)。
4、餐厅内工作案台、灶台、调料台、售饭台、货架摆放整齐,无油污、无积垢。
5、主副食操作间、冷拼间做到生、熟成品分开制作,并有生、熟标志。
6、库房主副食原材分开存放,一切物资上台存放,严禁堆放在地上或靠墙堆放。
7、生与熟,半成品与成品分开存放,严禁混放,以免造成交叉污染。
8、餐厅中各种设备(包括电器设备、餐饮设备等)保持整洁,摆放整齐。
9、餐厅上岗人员必须按照卫生“五、四制”的要求,搞好个人卫生,工作及售饭时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及口罩,并佩戴服务证卡。
10、制作主副食品,按照卫生“五、四制”的要求,从原材料进货、存放、制作、销售等环节杜绝腐烂变质食品进入食堂,销售食品必须用食品夹。
11、食堂操作间、餐厅内禁止抽烟。
12、食堂洗涮池、洗菜池做到随用随清洗,要做到保证无油圬、无垃圾、无杂物。
13、操作间做到每日清扫,餐厅每餐后清扫,每逢周日、周三大扫除。
14、接受主管单位监督检查与指导,主动联系学生民主管理组织开展检查指导。
15、认真执行和贯彻主管单位的其他食品卫生管理制度。